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警史
查看: 208|回复: 0

清末绿营兵转练成的江北(清江)警察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4051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4619
发表于 2024-8-15 17:00: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三、清末绿营兵转练成的江北(清江)警察
清末近代警察制度出现之前,古代官府维护地方秩序主要依靠保甲制度。保甲制度始于宋,是带有军事管理性质的户籍管理制度,以“户”(家庭)为基本单位。保甲编组每户设户长;十户为甲,设甲长;十甲为保,设保长。
(保甲十家总牌)
同时地方官府依靠捕役来负责缉捕罪犯、传唤被告和证人、调查罪证等事务。捕役,即古代衙门“三班衙役”中的快班,又称捕快。所谓捕拿盗匪之官役为捕役,动手捉贼之官役为快手,因二者职责相似而被合称为捕快,其工作内容类似于今天警察侦查违法犯罪活动的职能。
(衙役押解犯人归案)
到了清末,保甲制度流弊丛生,不仅没有起到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反而成为扰民的因素之一。效法西方建立现代警察制度,用警察代替差役的呼声越来越高。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北京城内一片混乱,清政府设立公所,雇佣巡捕,维持治安。由此,清廷开始筹划建立警政。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七月,清廷诏谕各省将原有绿营“精选若干营,分为常备、续备、巡警等军,一律操习新式枪炮,认真训练以成劲旅,仍随时严切考校”,此后清代警政开始步入正轨。
(清末绿营兵)
“提督军务”的漕运总督陈夔龙遵旨在淮安清江浦(漕运总督1862年由淮城移驻清江浦)裁汰部分绿营,并用裁汰部分绿营空下来的军费薪饷,转练巡警军,分驻清江浦和淮城。
(印有时任江苏巡抚陈夔龙像的江苏裕苏钱局钞票)
陈夔龙在淮安的做法得到了当时在清廷政务处阅核奏折的徐世昌(后任民国第二任总统)的肯定。徐世昌在《奏请饬下各省将绿营兵弁挑改巡警折》中,特别向清廷介绍了这一做法。
(清末巡警军)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江苏布政使陆元鼎升任漕运总督。陆元鼎对巡警军进行调整,从标兵、卫队以及练兵中挑选人员进行训练,命名为“清淮警察”,并在清江浦设立警察局。这是淮安第一次有了“警察”这一称谓。继任漕运总督刘永庆上任后继续整顿编练警察,并改保甲总局为江北警察总局,下设四个分局,江北警察得到了较快发展。同时,刘永庆还在清江浦设立警务学堂,按照“文理通顺,身体强壮”的要求,在绿营中挑选士兵“考验之后,拨入警务学堂,学习警务”。
(清江浦老照片中的警察)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十二月,清廷令原漕运总督“着即改为江淮巡抚”。次年三月,裁撤江淮巡抚,又改淮扬镇总兵为江北提督(全称为提督江北军务总兵官)。其后,作为清末统领江北军务的最高军事长官,历任江北提督均对清江警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变革和整顿,特别是后被誉为“北洋三杰”之首的王士珍(后任民国总理)于此建树良多,成效斐然。
(北洋三杰)
王士珍担任江北提督期间,一是对《清江警察暂行章程大要》进行修改并大力推行,为江北警察的发展提供政策层面的指导;二是设立“拘留所”、“候审所”、“传习所”和“教练所”,改善人犯羁押环境,教授文化和技能;三是在慈云寺开设“绿营警察学堂”,对清江浦警察学堂进行改革和扩大;四是提议建造徐州至清江浦铁路作为津浦铁路支线,并设立江北保路警察,在先行修筑的清江浦到杨庄段铁路沿线设立警岗,昼夜守卫。
(慈云寺)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此后,内务部总揽全国警务,下设警务局,具体承办警察行政管理工作。淮安的“江北警察”也由此告别“军管”,归为“内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警察历史资料库

GMT+8, 2025-5-10 17:36 , Processed in 0.04744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