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警史
查看: 303|回复: 0

黄石城市接管与社会改造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4051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4619
发表于 2022-3-15 15:30: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黄石城市接管与社会改造
方锡银

  黄石市设立于1950年8月,从解放到设市的一年多,称石灰窑工业特区和大冶工矿特区,属中南局(始称华中局)和湖北省所辖(曾委大冶专署代管过),设市后一直归湖北省所管。解放前,这里仅有黄石港、石灰窑两镇,隶属大冶县。由于历史较久的大冶钢厂(当时属华中钢铁公司)、华新水泥股份公司大冶水泥厂、鄂南电力公司大冶电厂、源华煤矿、利华煤矿等五大厂矿建于此地,石灰窑成了华中唯一工业重镇。1949年5月15日,石、黄二镇和平解放,中南局等立即派员前来接管。随后,党在这里领导了一系列的接管、改造和建设的工作,使两个滨江小镇成为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
  (一)
  黄石的接管早在抗战胜利后就开始了。中共重庆市地下党工运负责人(后为湖北地下党负责人)刘实,遵照南方局和周恩来关于“国民党公开接管,我们地下接管”的指示。于1945年10月派产党员和党的外围组织成员张维明、杨福潮、熊庭华到大冶电厂(现黄石电厂)开展工人运动。经过张维明等同志的艰苦工作,1947年底,中共黄石工矿特区工作委员会成立,石灰窑人民反迫害、反内战、反饥饿的斗争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
  1948年冬,三大战役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国民党军队败退到长江以南。为防止国民党在失败之前对工厂进行搬迁与破坏,刘实和武汉市委指示黄石特工委尽快将工作中心转移到反搬迁反破坏的护厂护矿斗争上来,发动工人和社会各界保护厂矿,迎接解放。特工委一方面发动工人和职员起来,推动厂方成立护厂护矿领导机构和工人护厂纠察队,保护关键设备和要害部位的安全。另一方面,利用各种关系做好统战工作和五大厂矿经理厂长以及驻军建立起统一战线,既顶住了国民政府的搬迁指令,又遏制了国民党特务机关的破坏,使工厂安全无损,黄石和平解放。
  特工委在领导护厂斗争的同时,还指派几名党员和骨干,对五大厂矿的资产暗中进行登记,为解放后的接管预先作好准备工作。
  黄石港、石灰窑解放不久,华中局、武汉军管会、湖北省委及湖北省军区等领导机关几乎同时派代表到华钢、大冶电厂、大冶水泥厂(现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源华和利华煤矿及石黄二镇来接管。5月中旬,华中局和武汉军管会派出的代表到达华钢、电厂和水泥厂,6月初,各方面代表来了不少,根据上级决定,中共石灰窑工业特区委员会、武汉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石灰窑工业特区特派员办事外、石灰窑工业特区人民政府、华中职工总会石灰窑工业特区办事处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石灰窑工业特区警备司令部相继成立,华中职工总会副主席何英才任特区党委书记兼华中职工总会石灰窑工业特区办事处主任,武汉军管会物资接管部工业处副处长金实蘧任特派员,刘金声任特区政府区长,李震远任特区警备司令员。特派员办事处领导五大厂矿的接管工作,特区政府主要负责地方政权的接收和行政事务。地方上除两个镇公所外,其他机构很少,接管也就相当简单,大量工作是建政和为南下大军及厂矿职工筹粮。特区政府短时间内建立起两镇和申五、下章、长乐、铁麓四个乡政权,以及公安、税务、民政、工商、邮电、银行等政府机构,筹集粮食10余万斤和更多的柴草。
  特派员办事处对五大厂矿的接管十分慎重。事先召开厂矿军代表和办事处全体成员会议,研究接管事项与步骤,事后将接管情况及问题记载下来,或自己解决,或请示上级。接管的具体过程是:—是召开职工大会,宜布接管及有关政策。6月1日,五大厂矿都召开了职工大会,宣布武汉军管会关于从即日起接管工厂一切权力的命令;宣布军管会制定的“原职、原薪、原制度不变”的三原政策等。二是与黄石特工委领导人见面,传达上级党组织关于特工委停止活动的指示,接收特工委移交的地下党员、“工协”与“青协”会员名册等。三是解散旧厂矿警察。从6月12日起,五大厂矿的500余名警察枪支由警备区封存,人员由警备区集中起来学习,然后作适当处理。四是清产核资,检修设备。何英才、金实蘧自始至终都在五大厂矿督促检查接管工作,处理问题,使接管工作进展顺利。
  (三)
  接管告一段落后,特区党委、政府和特派员办事处,立即着手进行旧城镇的改造工作。1950年设市后,市委市政府继续狠抓此事。改造旧城镇着重抓了下列事情:
  一、清匪肃特,打击反革命破坏活动。解放前,国民党为了控制石灰窑各厂矿,建立了不少专门委员会和五花八门的反动组织,计有40余个;城郊土匪更是如麻。解放后,虽经政府登记与教育,但绝大多数人的反动本性不改,利用各种机会大搞破坏活动,妄图颠覆新生的人民政权。为了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和五大厂矿的生产秩序,1949年11月,大冶工矿特区人民政府发动群众搞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清排反霸斗争,共杀74人,关押15人,判刑劳改18人。翌年11月,中共黄石市委遵照中共中央《关于镇压反革命的指示》和省委部署,又一次开展大规模镇压反革命的运动,逮捕各类反革命分子724人,处决120人,判刑448人,管制156人。
  二、收容遣返大量散兵游勇与难民,改造了妓女与小偷。黄石由于水上交通相当便利,大量国民党军队的散兵游勇涌来,骚扰市民和工厂机关,影响治安。加上四面八方来的难民,更造成混乱。公安局、民政科设立收容站,将散兵游勇和难民收容起来,一批批遣送出去,直送到1950年才止。黄石解放前公开的妓女为28人,半公开和隐蔽的则较多。解放后,有些人继续操此职业。特区政府一成立便坚决取缔各种卖淫活动,并将所有妓女集中到大王庙办学习班,教育后遣返或安排就业。改造小偷12名,给以新生。
  三、禁烟禁毒禁赌。旧社会石、黄二镇有烟馆17家,贩毒吸毒者占人口比例1.5%左右。特区政府成立后即严禁吸毒贩毒。1952年8月,黄石市委发出《关于开展大规模群众性禁烟禁毒运动的指示》,要求各级党组织必须大张旗鼓地开展肃清烟毒的运动。嗣后,市委在群众揭发、查证落实的基础上,召开群众大会公审烟毒犯,处理历史惯犯28名,其中判刑18名。同时,多次贴出布告禁赌,对黄石港、源华煤矿几处赌窝坚决捣毁。
  四、打击不法商人,平抑物价,稳定市场。解放初,黄石有私营商户735家,从业人员2095人,是发展石灰窑工矿区经济,保障供给的重要力量。特区政府希望他们合法经营,公平交易,稳定市场。但是,一些不法商人竟趁人民商业刚建立之机,于1949年夏起,接连3次刮起物价暴涨风,严重扰乱了市场和影响了人民的生活。为保护人民利益,打击不法商人的破坏,大冶工矿特区政府于1950年4月颁布取缔非法商业行为之暂行办法。接着。调集大批物资投放市场,采取行政手段强化市场管理,刹住涨价风。
  经过上述—系列斗争。沉重打击了敌致特和各种反动势力的破坏,荡涤了旧社会留下来的污泥浊水,巩固了新生政权,稳定了社会秩序和安定了人民的生活。从而为五大厂矿的迅速复工和车站、码头、商店等的复业,创造一个较好的外部环境。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城市打下了基础。
  (四)
  解放前,国民党除依靠政权机关和特务组织控制石灰窑工矿区外。还利用封建帮会级织堂握工人,把持事务。“青帮”、“红帮”、“三十六友”、“十三太保”、“十兄弟”、“十姊妹”等封建帮会组织遍布黄石港、石灰窑务处,帮众达11000余人。帮会头子各霸一方,称王称霸,欺凌百姓。解放后,逃亡恶霸地主和潜藏的敌特混入工人队伍中,操纵和利用这些封建残渣余孽,进行破坏与捣乱;工厂中某些管理人员按帮会那套进行管理。动辑打骂,还要搜身。工人气愤地说:“解放了并没有翻身。”开展城市民主改革,彻底扫除封建残余,已经刻不容缓。
  1951年4月,市委根据中南局召开的城市工作和工矿工作会议精神,召开会议部署民主改革运动。会议根据黄石特点,确定民主改革以厂矿、码头为重点,先在华钢等二家厂矿试点,取得经验后再全面推开。会后,市委书记杨殿魁带领工作组深入华钢蹲点,指导运动。经过几个月的串连发动和民主斗争,7月23日,市委召开万人公审汉奸、特务大会。以此为契机,全面展开民主改革运动。
  为使整个民主改革迅速健康开展起来,8月18日,市委继前不久发出《关于深入贯彻民主改革运动的指示》后。又发出《关于发动工人大多数全面展开反封建民主斗争的指示》。强调民主斗争、民主团结和民主建设这三步中最重要的是民主斗争;要把民主斗争搞好,关键是发动群众特别是广大工人,各厂矿党政工团一定要做好发动工人的工作。在市委领导下,各厂矿码头民改小组和干部骨干,访苦串连,扎正根子,组成基本队伍,召开厂、车间和班组层层控诉和斗争彰明较著的封建反动分子和反革命分子。五大厂矿和码头共开全厂一性大会75次。检举出封建把头等530人,斗争177人,处决16人,判刑40人,开除14人,降职降薪管制56人。
  在民主改革运动中,斗争了封建把头、反动帮会头子、反革命分子、血债累累的汉奸和混入厂矿的逃亡地主、恶霸,打垮了敌人,振奋了群众的当家做主人的热情;清理了工人纠察队伍,进行了劳保登记,发展了工会会员;选举成立了民主管理委员会,彻底废除了打骂等封建制度,建立与健全了企业各项新的规章制度。厂矿政治空气为之一新,要求进步、要求入党入团的人数普遍增多。“过去把工厂当作旅馆,现在工厂就是家。”“过去做工是为了拿钱吃饭,现在主要是为了国家建设。”民主改革后,五大厂矿生产蒸蒸日上。
  (五)
  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首要条件。解放后党在黄石所进行的一系列社会改造与政治改革,归根结底是为了推动生产改革,促进生产的发展。军代表接管伊始,便把恢复和发展生产放在第一位,何英才、金实蘧等经常到五大厂矿检查生产。特区政府和后来的黄石市领导人,更是以五大厂矿生产的恢复与发展作为中心工作,为五大厂矿服务,替五大厂矿排忧解难。
  一是救济失业人员,创造复工复业的基本条件。1949年救济失业工人436人,仅华新就发救济大米36000斤,基本解决断炊问题,安定了人心。
  二是建立民主管理体制,让工人参与管理。民主改革中,市委指示各厂矿选举成立了民主管理委员会,工人委员超过半数,让工人真正有权管理工厂,成为名副其实的主人。同时,大胆提拔工人干部。“民改”后五大厂矿提拔68名了人干部,使民主管理落到实处。
  三是进行工资制度改革,缩小分配差距。1952年8月份开始的工资改革,使全市11个厂矿的17383名职工95%以上增资,解决了以前收入过于悬殊的问题,从而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刺激了技术进步,促进了生产。
  四是开展以增产节约为主要内容的劳动竞赛。市委在政治改革一结束,立即转入生产改革。民主改革后,市委马上在各厂矿掀起以增产节约为中心、内容的劳动竞赛,不断刷新生产纪录。从解放到1952年的3年多时间,五大厂矿的产品产量成几倍、十几倍甚至几十倍地增长。其中尤为突出的是华钢、华新两厂。华钢1952年钢产量44371吨,钢材产量22361吨,分别是1949年的14.8和
  29.6倍。华新水泥产量达22495吨,是1949年的10.9倍。五大厂矿生产的发展,带动和促进了地方工业的建立与发展。1952年,地方工业产值有200万元之多,与1949年比较,增长763.7%。
  (六)
  黄石和平解放后,有地下党员17名,加上接管代表中的党员,也不到100名,要领导实现战略转移的目标,力量显然是不足的。党的建设问题一开始就被提到了议事日程。中共黄石市委成立后,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党的建设。市委在两年时间内发展了1380名党员,成立了7个党委、1个总支和50个支部。到1952年底,黄石已拥有1840名党员,为夺取各项事业的胜利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中共黄石市委在加强党的建设中非常注重在工人中建党,特别是在产业工人中建党。民主改革后全市共发展党员200余名,其中五大厂矿101名。五大厂矿还培养积极分子3113名,列为党员发展对象的1037人。1952年发展的1120名党员,95%以上属五大厂矿和码头工人。坚持在工人阶级中发展党员,保证了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
  注意在政治运动中整党建党,这是市委加强党的建设的又一条措施。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民主改革和“三反”等运动展开后,市委指示各厂矿党组织应有意识的将积极分子放到运动中锻炼和考验,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另外在政治运动中对党组织和党员队伍进行整顿,民主改革时进行了初步整党,“三反”时进一步整党。在政治运动中整党建党,及时处理有问题的党员(两次共处理120多
  名),使党员永远保持共产主义的纯洁性和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先进性。
  加强党的建设的第三个方面,是逐步建立各级组织机构和政治制度。1949年仅五大厂矿等几个单位建有党支部,且未公开。1951年,华钢等大单位建立了党委,下面建有支部。1952年党委发展到7个,支部建了50个,一般单位都有小组或者党员。随着党的各级组织的建立,党的民主集中制等制度亦建立起来,党内政治生活也走向经常与正常。市委书记杨殿魁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大大提高了市委和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力,党成了人民心中一面鲜红旗帜。
  (七)
  解放初期的三年,是黄石市历史的开拓时期,党领导人民将原先的两个滨江小镇改造建设成为新兴的工,业城市。这一中南工业重地日新月异的变化,牵动了日夜规划强国之路的领袖毛泽东于1953年正月初六(2月19日)亲临黄石视察,盛赞黄石各项工作搞得好,预言黄石将是我国的一个重要工业基地。黄石所以取得辉煌成就,主要是由于:
  (一)坚决贯彻执行了党的正确政策。中南局、湖北省委和武汉军管会根据七届二中全会精神制定的各项政策,是完全符合实际的正确政策,认真贯彻执行这些政策就能在接管、改造与建设城市中无往而不胜。党的正确政策一经坚决贯彻执行,必然产生无穷的威力,领导各项工作到胜利。
  (二)领导干部始终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产生了推进事业的强大凝聚力。刚从战火硝烟中走出来的领导干部,虽然变换了战斗位置,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却时刻谨识在心,对手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所强调的“两个务必”,更是言犹在耳,坚决实行。他们始终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与群众同甘共苦,不搞特殊化,吃穿住等同群众差不多,这样的领导自然有向心力、凝聚力与号召力,就能一呼百应,无往而不胜。
  (三)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真正把他们当作国家的主人。工人阶级是国家和历史的主人,必须让他们参加企业和政府的管理,发挥主人的作用。市委和各级党组织心中装着工人,工人的心中就装着整个国家。
  (四)坚定不移地以生产为中心,努力抓好经济工作。特区政府和市委一贯强调生产建设的重要性,黄石的各项工作要为五大厂矿发展生产服务。市委领导人经常关心和过问五大厂矿的生产,发了许多发展生产的指示,促进了生产和经济的发展。

  (作者单位;中共黄石市委党史办公室)
  (来源于《城市接管与社会改造(湖北卷)》p76-8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警察历史资料库

GMT+8, 2025-5-14 06:28 , Processed in 0.04915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