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警史
查看: 292|回复: 0

淮北行署主任刘瑞龙同志关于淮北中学第二次反特案件谈话(1944.7.4)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4051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4619
发表于 2022-4-25 11:42: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淮北行署主任刘瑞龙同志关于淮北中学第二次反特案件谈话
1944年7月4日
《拂晓报》记者

  淮北中学第二次反特案件,自去年八月爆发后,中经区党委及行署缜密清查,现已结案。本报记者特往访行署刘主任,承发表谈话于下:
  问:淮中第二次反特案件的经过?
  答:这批案件,首先是由该校学生xx向学校当局举发,有xx等暗中以“进步青年建国团”名义,组织反动团体,进行破坏学校之特务活动,以后又向学校连续报告校中特务活动情形,而学生中又适于此时发生不少违反纪律事件。该校当局未查明真相,遂而相信,不久即召开了第二次反特斗争大会,大会进行七日,由于个别学生在会场上乱咬诬攀,及学校当局逼供信办法,被牵连者四十多人,有学生有教职员,涉及全校。区党委及行署接得淮中报告后,当即派员前往了解情况,嗣由边区公安局,直接负责清理,以后又有彭师长、邓政委、吴主任、梁部长及本人亲自审讯,研究各项证件,历时几及二月,真相才弄清楚,被冤者都已经一一平反了。
  问:这次反特案件清查结果如何?
  答:关于此点,所能奉告的,就是根据我们调查得到的材料,以及研究全部案情的结果,证明淮中第二次案件所谓“进步青年建国团”这个反动组织及其活动,完全是出于虚构,实际上淮中并没有这个组织,也并没有这个组织的真实活动,被牵连的教员和学生,一律和本案没有关系,就是说他们并不是什么“进步青年建国团”的团员,他们也并未参加什么“进步青年建国团”的活动,过去他们因“进步青年建国团”受累,是被冤枉了。
  问:为什么在淮中发生这样一个虚构的案件呢?为什么举连到四十多人呢?
  答:这是因为个别的学生,为了掩盖自已所犯错误,便假造事实不惜冤诬好人希图卸责,如学生xx即因自已犯了某项违反纪律行为,不敢说是自己干的,硬说是特务指使的,以后便编出一套反动特务的组织和活动,来证明他当初报告的真实。我们淮中个别负责干部误听学生xx的反映,认为真实无讹,加之主观上肯定看人,便随着学生xx报告和自己估计,去单纯找适合于自己想像的材料,学生中又采用了各种不正确的逼供信办法,学校干部不仅未及时制止反而鼓励放纵,被检举学生串供得一塌糊涂。再加上该校个别负责人对于所发现之材料未弄清楚,即轻下肯定结论,以致越扯越大。
  问:政府对淮中第二次反特案件研究怎样处理的呢?
  答:政府对于本案中被车连之员生,经考查与本案无关系者,已一律予以平反,并给以抚慰。该校付校长张宇瑞,为办理淮中第二次案件之主要负责者,许多重要步骤,均未与任校长商讨,在办案过程中,犯了很多违法越权渎职的错误,对被检举者轻下结论采取逼供信办法,张同志要负主要责任,行署已决定撤销该员付校长之职务。至于教导主任徐子佩,教导员周、为促成错误之主要人员,亦予撤职处分。至于边区公安局主办此案人员,拖延不决,并采取不正确之方法进行审讯,亦予以严重批评。本人职责攸关,未能及时处理,致拖延时间,谨向被牵连员生及学生家属致歉意。
  问:根据淮中第二次案件的经验,今后学校中反特斗争应当怎样进行?
  答:敌伪反动特务破坏我们教育机关是不会停止的,它们用许多方法陷害青年,引诱青年,进他们那种罪恶的圈套,我们教育机关应当警惕。因为学校是教育机关,他的主要任务是教育,所以首要的一着,是应当从思想上揭破敌伪反动派的罪恶及其没落死亡的必然归趋,指明共产党、新四军、抗日民主政府在进行着的革命事业的胜利及其光明前途,从思想上清除那种对反动派的幻想,引导广大青年认识革命真理,服从真理,为真理奋斗,这是基本的办法。对于学生中各种违反纪律举动,应当与特务活动分别清楚,不能一律看待。不能随便说人家是特务(当然特务经常利用违反纪律行为进行活动,但不一定所有违反纪律的行为都是特务活动),确定一个人是特务,应有真凭实据,而对于有真凭实据的特务份子,学校也应采取教育感化的办法,帮助他改过向善,对于那些顽固不化教育无效的特务份子,则可移交政府处理。我们希望各地青年学生认清真理,认清当前局势和将来前途,决心为人民、为革命事业服务。积极揭破特务份子的造谣引诱。而对于过去一时不慎的个别联系过特务的失足青年,也希望他们翻然改图,放弃反共反人民的罪恶勾当,做一个进步的青年和健全的公民,政府热情希望他们转变。
  问:闻政府对淮中有新的计划,可见告否?
  答:政府为了把淮中办好,进一步发展淮中,决定改组和加强淮中,泗阳、泗南、泗宿三个中学与淮中合并,任校长年高德劭、办学经验丰富,素为该校学生所爱戴,职务仍旧。此外决调淮泗中学宋校长晓村任淮北中学副校长兼教务主任,泗阳中学尹副校长锡珍任淮中训育主任(旧泗南中学潘副校长冠三,调任泗五灵凤中学副校长),其他各科主任、教员亦经分别聘定,并以校长、副校长、训育主任、各科主任、教员及行署代表组校政委员会,讨论和决定学校各项应兴应革事宜,人力集中事权集中,校务进展必更顺利。至于学校教育方针、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生活指导原则、学生团体活动的领导等等都经行署详尽检讨,确定了新的方案,使其适合于为边区人民服务、为根据地建设服务的需要,此点另有详细决定。这里不多讲了。

  (《拂晓报》1944年7月4日)
  (来源于《淮北抗日根据地史料汇编6》p274-p27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警察历史资料库

GMT+8, 2025-5-10 17:36 , Processed in 0.04762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