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祖圻(1871-1960) 字绣封,号养拙居士,河北省大兴县人。晚清举人。其父朱榕曾在湖北等地为官,其母石氏,系两湖总督张之洞(会纲)的内侄女。圻先后毕业于安徽省法政学堂和省警务公所,曾在救生局、发审局、警务所、池太二府任职。还曾加入同盟会,与革命党人徐锡麟有换贴之交。宣统三年(1911)任芜湖县知县。辛亥革命后任安徽大通后补、民国芜湖县公署知事、芜湖县与山东济宁县警察所所长、屠宰税局局长、六安州厘金局局长、河北省清河县公安局长、代理公署知事、山东省莘县公安局局长兼知县等职,辞职后举家迁往芜湖定居。芜湖沦陷后,圻于1937年12月被迫出任日伪维持会会长,旋任县长,于1940年8月去职。
圻三任芜湖县知县、县长,并曾任日伪维持会会长,任职期间甚少劣迹和民愤,并做了一些保护百姓的好事。他设法拖延、阻止日军警备司令部拆除赭山附近的庵寺,有意无意地保护或帮助营救了一些抗日志士与共产党的地下工作人员,抵制了日军在芜抽丁200-500人的企图,因此遭到日军殴打、软禁并去职,也因此得到民众的谅解和宽宥。对于他的去职,民众以送伞、树碑方式表示慰问。抗战胜利后惩治汉奸,芜湖众多耆绅、黎庶、僧尼为其求情,恳请免罪。当时的《安徽民报》评论说:“朱绣封人好办事好,为官清廉正直,不枉取于民。”他为官未置私产,在芜租房居住,晚年以卖字画为生。解放后,地方法院对他未作任何处理。1956年他加人民革,并曾任芜湖市政协委员。圻擅长书法诗词,并通经吏。他的“颜架魏”(以颜体为骨架的魏碑体)和行云草书颇见功力,芜湖一些党政机关衔牌和一些商家牌号,皆为其所书,神山烈士墓碑“革命烈士永垂不朽”8个大字出自其手。遗著有《知愧斋偶吟稿卷》。
|